-
蘇聯解體與俄羅斯帝國回歸
2021年12月是蘇聯解體30周年,2021年與2022年之交兩宗新聞都可以說是蘇聯解體震盪的餘波,一是俄羅斯對烏克蘭虎視眈眈; 二是為紀念蘇聯時代暴行設立的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 (Memorial)被勒令關閉。兩者都好像標誌着俄羅斯30年後 又回到原點。很多評論提起俄羅斯近年的倒行逆施,都喜歡 引述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說:「俄羅斯可以是一個民主政體或一個帝國,但不可能兩者皆是。」蘇聯解體 後,俄羅斯似乎走上自由民主路了,豈料普京治下卻「帝國 復辟」。為何會這樣?出了什麼差錯?
-
百歲卡特的遺憾
美國前總統卡特10月1日度過百歲生日,據他的孫兒說,這位去年接受善終寧養服務的前總統正等待下月總統大選投票。卡特當總統的一大政治遺產,便是促成以色列跟宿敵埃及達成和平協議,在美國無力或不願阻止以色列在加沙及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之際,回顧卡特當年斡旋中東局勢的成就及遺憾,對今天也許有參考價值。
-
悼Françoise Hardy
法國歌星Françoise Hardy(1944-2024)1960年代紅透半邊天,自己作曲填詞,彈着結他訴說少女心事,不僅征服法語文化圈,連英語世界也拜倒在石榴裙下。1960年代的她長髮披肩,衣著入時,是法式chic和優雅的象徵;老去的她蓄着一頭清爽的銀髮,彷彿是優雅地老去的典範,但這些年來她一直受癌症煎熬。6月11日,她的兒子Thomas Dutronc在社交網站宣布「Maman est partie(媽媽走了)」。
-
李飛飛:以人為本的AI
人工智能(AI)毋庸置疑將成為未來發展一大推動力,惟AI 發展集中在矽谷科企之手,我們日常聽到各種關於AI的種種多是來自矽谷。最吸引眼球的AI新聞往往不是AI 滅絕人類論便是矽谷科企的權鬥:去年5 月「AI 教父」辛頓警告AI 有令人類滅亡的風險,引起不少討論;去年11月,ChatGPT的開發商 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遭董事局炒掉後火速回朝,成為熱話。在各種八卦驚嚇之外, AI 究竟對世人有何好處和挑戰?不妨看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能專家李飛飛怎樣說。
-
被抹去的奧威爾太太
她是牛津大學首批女性畢業生之一,認識她的人都讚她有學識又聰明,她本來在倫敦大學學院修讀心理學碩士,但為了結婚放棄。她希望協助丈夫成為更好的作家,打理家務,甚至掙錢養家;她又為丈夫的文稿打字及修改。她想靜下來寫信給朋友,但老是被丈夫打斷:書房的油燈熄了、下午茶時間到了、廁所塞了。她的名字叫Eileen O’Shaughnessy。你大概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她的丈夫你一定聽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奧威爾(George Or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