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K.

  • 耶路撒冷會記住這一天

    聯合國安理會周一不點名對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表示「極度遺憾」,遭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以1敵14否決,她舉起手一副兇巴巴的表情,大概是2017年度經典新聞時刻之一。阿拉伯國家再接再厲,召開緊急大會,就類似決議投票。這個決議連美國的名字也沒有提,只是重申耶路撒冷地位未定論,要求所有國家在耶路撒冷地位問題上遵循安理會過去所有決議。但黑利先是致函多個成員國駐聯合國大使恐嚇,揚言﹕The US will be taking names。

  • 另類事實 真實謊言

    多虧美國特朗普政府, 「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大概會是今年的年度詞語。事緣於特朗普1 月的總統就職禮,美國傳媒引用奧巴馬就職禮相片比對,稱特朗普就職禮人數遠為少。白宮不忿氣,發言人宣稱出席就職禮的人數有史以來最多的,引起嘩然。白宮顧問康韋辯稱: 「那不是錯誤,他只是提供另類事實。」隨後數月,特朗普的「另類事實」教人目不暇給。他振振有辭說,傳媒報道都有偏見,都是假新聞。

  • 假如安哲羅普洛斯尚在人世……〔2015年舊文〕

    因為工作關係,差不多天天對着希臘債務危機,早給那堆天文數字及口水花弄得身心俱疲。2008年以來,涉及天文數字的金融危機、主權債務危機接踵而至,說不麻木是騙人。但對於恍如永劫回歸的希臘悲劇,無論如何抱怨咒罵,卻總難免心有戚戚然。

  • 冰冷的暖— Isabelle Huppert訪問〔2014年舊文〕

    正如她在銀幕及舞台上每個時刻,雨蓓在這10分鐘沒有欺場,全情投入。我其實不是採訪什麼高不可攀的影后,只是聆聽一個很喜歡戲劇的人暢談她的人生哲學。「你問了我一個哲學問題,我便給你哲學的答案。」雨蓓如是說。

  • 尋找布魯塞爾〔2016年舊文〕

    比利時歌手布雷爾(Jacques Brel,一九二九至一九七八)有首歌名為 Bruxelles(布魯塞爾),追憶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塞爾,這首歌自上月布魯塞爾恐襲後便一直在腦海盤旋。布雷爾早已被當成法國歌手,很多人忘了他其實是比利時人。

  • 巴爾幹半島漫步(一)塞爾維亞

    巴爾幹半島漫步(一)塞爾維亞

    《經濟學人》今期有篇文章,談到「Being foreign」的體驗,讀着如遇上知音般,邊讀邊拍案:正是這樣呀!去旅行,到知名景點拍照「到此一遊」向來不是我杯茶,我最享受的還是一個異鄉人在陌生街道漫無目的穿梭。出外旅行,感官都不由得敏銳起來,察看那平時根本不會在意的細節。腳步放慢,膽也大起來,「外國人」這個可是免死金牌,做了蠢事人家也不會見怪。只可惜,全球化下真正的異鄉已越來越少,這可解釋為何我會跑到巴爾幹半島去罷。 塞爾維亞正是合我胃口的異鄉。這兒你不會老是碰到亞洲遊客;沒有星巴克也沒有麥當勞;塞爾維亞語打賭沒有多少外國人會說;連文字也不是熟口熟面的拉丁字母,單是認街名也要花費心神,這樣的異鄉你往哪兒找? 對塞爾維亞, 太多誤解,太多偏見。要認識一個地方,沒有比跟當地人交往更好的途徑了。初踏足貝爾格萊德,人生路不熟,跟同伴背着大背包在馬路中央等轉燈。背後一個老太太笑着打手勢,說着陌生的語言。我們不明所以,但見沒有車來,便索性衝紅燈,老太太發出嘉許的聲音,大概她剛才是說:「你們這兩個外國人幹甚麼,我們都當紅綠燈是透明的!」 塞爾維亞人就是這樣,雖然語言不通,但總是盡心幫助外國人。(鼓勵你衝紅燈外,還會鼓勵你搭「霸王車」)不知多少次,拿着地圖在街上轉,路人見你傻呼呼的,便主動走來幫忙。(有些老太太還特意從手袋拿出老花眼鏡,準備就緒看地圖!)語言不通?不打緊,打手勢便好。雖然有時花了半天時間還是不明所以,但這些萍水相逢還是叫人感激半天。 塞爾維亞人一打開話閘子便沒了沒完。我到現在還有一大疑問:塞爾維亞人到底吃不吃飯的?為甚麼不論何時,露天茶座都擠滿人,但他們卻只喝東西和聊天,甚麼都不吃?最後一天在貝爾格萊德,晚上就要坐通宵車到科索沃了,到快餐店打算快速吃個意粉回去旅館洗個澡便趕赴車站。身邊坐了一對塞爾維亞男女(沒有吃飯,只喝咖啡)看了我便好奇地問我從哪兒來。他們對我好奇,我也對塞爾維亞好奇,一回話便沒了沒完。說沒多久,男的伸出手來:「就這樣,我們是朋友啦!」 這樣由塞爾維亞談到香港,再談到越南,男的好幾次說:「不阻你,你吃飯吧。」但不夠半分鐘他又忍不住提問。結果,我創下吃肉醬意粉最長時間的紀錄之餘(幸好還趕上巴士),也交了個朋友。 貝爾格萊德市中心還可以看到北約空襲的痕跡,長年的經濟制裁也令整個城市顯得殘破。但塞爾維亞人卻令這兒充滿希望和生機。明年吧,一定要回去,再跟那些長氣袋談個痛快之餘,還要再到訪那些東正教教堂和修道院,感受那超越塵世的美。